12月课题课:中班社会:《爱心树》

作者: 时间:2023-12-21 点击数:

中班社会爱心树

执教者:徐沈欣然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

级别:苏州市课题

二、课题介绍:

家园共育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阶段是人这一生中智力、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各种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和成人相比较各方面的可塑性都较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亲近之人的行为举止的模仿程度也较高,这就彰显了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家园合作教育是新时期深化幼教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所在。另外,在现代教育观念下,也越来越强调“儿童本位”论,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客观的组织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杜威也曾经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了所谓教育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一些东西,而是让儿童本身的天赋能力生长起来。而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参与度、生理及心理成熟机制等方面都和成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幼儿很难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课题组成员的此次课题研究刚好符合幼教改革的需要,可以充分贯彻“儿童本位”论,调动和发展幼儿的各项天赋能力。

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全面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家园共育的结构和机制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此,课题组成员进行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可以分析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资料,为之后的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首先,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调查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文化、经济、政治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幼儿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可以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幼儿的全育育人;其次,课题组成员研究出的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也会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课题组成员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挖掘出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价值意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爱的国度,长辈们无私的关爱就像是一棵棵无私的大树,让孩子们感受幸福和快乐、尽可能地给予成了家长们最大的满足和心愿!《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4~5岁幼儿幼儿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为了让孩子在体会爱与被爱幸福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身边人的关爱,从小学会感恩,特设计本次活动。

 

四、研究目标:

⑴研究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学术研究经验。

⑵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并应用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理论/理念说明:

⑴人类发展生态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研究证明了构成幼儿周围人际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五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和长期系统。其中,每个系统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微系统包含着儿童的家庭、社区、学校等可以让幼儿直接经历的地方。中系统包含着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如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等等,这就提到了教师和家庭,因此,课题组成员依据了人类发展生态论,分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通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交叠影响域理论

交叠影响域理论是爱普斯坦结合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研究了幼儿园制度建设、社区文化、家庭教育等,总结各个社会组织的优势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合作联盟伙伴关系,也为此次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利用本园的图书馆和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搜集资料,了解了家园合作和全育育人的内涵,同时也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了解各位家长的工作职务,这些职务是否能够作为家园合作的资源,如邀请家长开设相关讲座及活动等等,以及进一步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的看法,为后期的教学策略实施寻求了支持,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⑶实地调研法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如采用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们沟通传达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⑷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之后,课题组成员将这一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观察这一教育策略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环节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环节三:情感迁移,感受关爱

   环节四:制作贺卡,表达爱意

 八、研究反思:

此次活动我认为是较为取得成功的,我选用了以情带情,以情热情的方式来课堂教学。《爱心树》叙述的是一棵枣树和一个男孩中间的温暖,又有点悲伤的迷人小故事。小故事的文本朴实直接,简单明了这类深沉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与和无私奉献,让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地感受蕴含在其中“爱”的生活哲理,十分的感人至深!因而我是用了柔和的语气来对小朋友们叙述这个故事的,我将自身先融进到人物角色之中去,以情带情,深层次小孩内心深处,激起儿童对亲人和友的关怀之情!

然后故事本身的感染和教师巧妙的设问给了孩子更多思维的空间,使他们已有的经验不断加以扩充拓展,形成新的经验;同时活动还以生活中永恒不变的"爱"为题材,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的人,相信孩子们通过制作与交流能够真切地感受爱别人的快乐与如何爱别人的行为上的触动,这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附教案:

社会爱心树

活动目标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他们。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难点: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活动准备

爱心树大绘本一本爱心树视频动画,爱心粘粘纸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课件画面激发幼儿兴趣。

    ⒈出示图片:一棵树   

    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出示图片:小男孩   

    师:这是谁?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看吧!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这是一个大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棵树的故事。

    教师边翻绘本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

    ——当男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与大树发生着怎样的事情。

    ——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第三次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与男孩又是怎样 对话的呢?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通过给大树取名,体验大树那无私奉贤的精神。   

    如果我们来给大树取个名字?你觉得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最合适?为什么?   (这是棵很有爱心的树。)我们就叫它爱心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她很有爱心?  

  3. 欣赏动画,进一步体验大树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边听教师讲述故事,边欣赏动画。   

    师:当大树付出自己的爱心时,大树的内心是怎样的?   

    师小结:当男孩从大树身上带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走树干,变成光 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其实付出爱心也是一种快乐呀!   五、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其实在我们小朋友身边也有像大树一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爱心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为你付出爱心的呢?   

    “我们的爸爸妈妈等长辈和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朋友都是这样一棵棵无私的大树啊!不断努力地满足我们,让我们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啊!”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亲 人为自己付出的故事。

    六、制作爱心卡,表达感激之情

    ⒈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么爱我们,我们也来为他们制作一张爱心卡吧。

    ⒉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爱心卡

    ⒊幼儿相互交流展示

    ⒋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卡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徐沈欣然

学校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授课班级

中班

课题

社会:爱心树

授课时间

2023.12

评分点

满分

得分

设计

10)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10

9

实施

70分)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5

5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10

9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10

9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0

9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10

9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5

4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5

5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5

4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10

9

效果

20分)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10

9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10

9

评课者

教研组

实得分

90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