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妈妈爱我我爱她
执教者:李双双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
级别:苏州市课题
二、课题介绍:
家园共育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阶段是人这一生中智力、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各种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和成人相比较各方面的可塑性都较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亲近之人的行为举止的模仿程度也较高,这就彰显了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家园合作教育是新时期深化幼教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所在。另外,在现代教育观念下,也越来越强调“儿童本位”论,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客观的组织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杜威也曾经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了所谓教育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一些东西,而是让儿童本身的天赋能力生长起来。而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参与度、生理及心理成熟机制等方面都和成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幼儿很难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课题组成员的此次课题研究刚好符合幼教改革的需要,可以充分贯彻“儿童本位”论,调动和发展幼儿的各项天赋能力。
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全面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家园共育的结构和机制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此,课题组成员进行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可以分析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资料,为之后的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首先,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调查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文化、经济、政治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幼儿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可以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幼儿的全育育人;其次,课题组成员研究出的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也会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课题组成员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挖掘出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价值意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4~5岁幼儿幼儿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这节活动通过小松鼠给妈妈和妈妈的妈妈送礼物的故事,理解感受拥抱、亲吻、关怀是一种甜蜜的亲情。了解和学习用多种方式表达亲人的爱,如送礼物、拥抱、亲吻等,从小培养幼儿关爱别人的好品质。并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完整表达,渗透安静倾听的良好行为规范,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四、研究目标:
⑴研究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学术研究经验。
⑵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并应用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理论/理念说明:
⑴人类发展生态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研究证明了构成幼儿周围人际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五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和长期系统。其中,每个系统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微系统包含着儿童的家庭、社区、学校等可以让幼儿直接经历的地方。中系统包含着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如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等等,这就提到了教师和家庭,因此,课题组成员依据了人类发展生态论,分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通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交叠影响域理论
交叠影响域理论是爱普斯坦结合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研究了幼儿园制度建设、社区文化、家庭教育等,总结各个社会组织的优势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合作联盟伙伴关系,也为此次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利用本园的图书馆和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搜集资料,了解了家园合作和全育育人的内涵,同时也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了解各位家长的工作职务,这些职务是否能够作为家园合作的资源,如邀请家长开设相关讲座及活动等等,以及进一步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的看法,为后期的教学策略实施寻求了支持,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⑶实地调研法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如采用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们沟通传达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⑷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之后,课题组成员将这一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观察这一教育策略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环节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环节三:实际体验,表达爱意。
环节四:创设游戏,体验情感。
八、研究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孩子去尝试甜蜜的快乐为主,活动中通过小松鼠的故事,引导孩子们知道表达喜欢的方式有亲、拥抱、关心的慰问等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导入环节,缩短了时间,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出示小松鼠的照片,鼓励依照已有经验猜测故事内容,将更多地时间放在幼儿表达上。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表现出自己的方式,除个别内向的孩子没能积极的表现出来,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权利,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加以鼓励,关注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长。
在游戏环节,通过明确“妈妈”和“宝宝”的贴纸提示,让幼儿更加理解幼儿规则代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延伸部分,“回家后,把这些礼物也去送给你的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吗?”最后,我让幼儿回家也给自己的亲人也送上一份这样的礼物。相信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也已经深深感受给别人送礼物带来的甜蜜感觉,到了拥抱、吻、关怀所表达的甜蜜的亲情。
附教案:
小班社会:妈妈爱我我爱她
㈠活动目标:
⒈感受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对孩子的爱。改成感受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爱。
⒉尝试用语言、动作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㈡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感受过家人的温暖。
⒉材料准备:故事PPT、妈妈贴纸、宝宝贴纸。
㈢活动过程:
⒈照片导入: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⑴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张照片,你看到了谁?
⑵师:你们看,她们拍照的时候,笑眯眯的,靠在一起,她的妈妈爱她吗?
⒉观察图片,感受妈妈的爱
⑴师:那你们的妈妈也爱你们吗?老师相信,你们的妈妈一定也很爱你们,因为,平时,妈妈一定一直照顾着你,对吗?
⑵(出示孕妇图)师:你知道这个妈妈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吗?因为肚子有个小宝宝,其实,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照顾我们了。
(出示ppt),怀孕的时候,妈妈不可以吃很多的冷饮和油炸的东西,要补充各种维生素;要穿防辐射衣服,还要侧着睡觉;还要挤公交车上班,做很多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医院孕检。
师:妈妈为了照顾还在肚子里的我们,可辛苦了,但是,妈妈爱我们,希望我们能健健康康的出生。
⑶(出示婴儿图)师:宝宝终于出生了,看看,妈妈又是怎么照顾宝宝的?
(幼儿看看说说,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师:妈妈喂的好,宝宝吃的香。妈妈扶的好,宝宝走的稳。
⑷(出示幼儿图)师:在妈妈的照顾下,我们渐渐的长大了,妈妈还在照顾我们吗?她又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幼儿看看说说,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⑸师小结:从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到生出来到渐渐的长大,妈妈总是照顾着我们,你们觉得,妈妈爱我们吗?
⒊表达对妈妈的爱
⑴师:妈妈爱我们,那我们爱妈妈吗?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幼儿说说。)
⑵师:有的小朋友,在家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为了让他身体健康早点睡觉、保护他的眼睛让他少看动画片,他就是不听,这样好吗?应该
怎样做?
⑶师:妈妈上完一天班后很累,回到家,我们可以帮助妈妈做什么?
⑷师:以后,我们妈妈的年纪会越来越大,力气会越来越小,那我们又该怎样做?
⑸师:除了妈妈,家里还有谁也一直照顾着我们?一直辛苦的工作?
那我们也要关心他们,听他们的话,大家一起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好吗?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
李双双 |
学校 |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
授课班级 |
小班 |
课题 |
社会:妈妈爱我我爱他 |
授课时间 |
2023.11 |
项 目 |
评分点 |
满分 |
得分 |
设计 (10) |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
10 |
9 |
实施 (70分) |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
5 |
5 |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
10 |
9 |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
10 |
10 |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10 |
9 |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
10 |
9 |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
5 |
4 |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
5 |
5 |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
5 |
4 |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
10 |
9 |
效果 (20分) |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
10 |
9 |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
10 |
8 |
评课者 |
教研组 |
实得分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