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课题课:大班社会:我是怎样长大的

作者: 时间:2023-10-11 点击数:

大班社会我是怎样长大的

执教者:金佳懿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

级别:苏州市课题

二、课题介绍:

家园共育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阶段是人这一生中智力、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各种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和成人相比较各方面的可塑性都较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亲近之人的行为举止的模仿程度也较高,这就彰显了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家园合作教育是新时期深化幼教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所在。另外,在现代教育观念下,也越来越强调“儿童本位”论,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客观的组织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杜威也曾经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了所谓教育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一些东西,而是让儿童本身的天赋能力生长起来。而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参与度、生理及心理成熟机制等方面都和成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幼儿很难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课题组成员的此次课题研究刚好符合幼教改革的需要,可以充分贯彻“儿童本位”论,调动和发展幼儿的各项天赋能力。

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全面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家园共育的结构和机制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此,课题组成员进行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可以分析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资料,为之后的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首先,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调查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文化、经济、政治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幼儿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可以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幼儿的全育育人;其次,课题组成员研究出的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也会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课题组成员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挖掘出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价值意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本次活动通过分享自己是怎么长大的,在成长过程中,妈妈的付出与陪伴,幼儿在交流讨论中感知妈妈的辛苦,知道要感激妈妈,并且感受到爱。社会性教育对于增进幼儿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儿发展由认识自我到亲近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我,幼儿认识自己发展到认识他人,并能表现出对待他人良好的情感,对幼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活动旨在让孩子通过初步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来感受妈妈的精心养育和呵护,萌发幼儿热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四、研究目标:

⑴研究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学术研究经验。

⑵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并应用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理论/理念说明:

⑴人类发展生态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研究证明了构成幼儿周围人际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五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和长期系统。其中,每个系统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微系统包含着儿童的家庭、社区、学校等可以让幼儿直接经历的地方。中系统包含着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如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等等,这就提到了教师和家庭,因此,课题组成员依据了人类发展生态论,分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通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交叠影响域理论

交叠影响域理论是爱普斯坦结合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研究了幼儿园制度建设、社区文化、家庭教育等,总结各个社会组织的优势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合作联盟伙伴关系,也为此次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利用本园的图书馆和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搜集资料,了解了家园合作和全育育人的内涵,同时也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了解各位家长的工作职务,这些职务是否能够作为家园合作的资源,如邀请家长开设相关讲座及活动等等,以及进一步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的看法,为后期的教学策略实施寻求了支持,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⑶实地调研法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如采用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们沟通传达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⑷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之后,课题组成员将这一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观察这一教育策略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环节二:联系生活,调动经验

环节三:讨论分享,表达爱意

   环节四:创设游戏,体验情感

 八、研究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感知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劳动,调动幼儿的实际经验和交流分享中不受教妈妈的情感和导幼儿,对妈妈的辛苦劳动付出表达感激

在活动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挑选妈妈喜欢的礼物并带回家说一句爱妈妈的话,让幼儿在游戏中升华情感。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主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以及感受到珍惜妈妈的付出,要对妈妈说辛苦了,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附教案:

大班社会我是怎样长大的

㈠活动目标:

⒈初步了解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⒉萌发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㈡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学会游戏《爱的轰炸》

⒉材料准备:《我是怎样长大的》PPT课件、场地布置"爱心礼品超市"

㈢活动过程:

一、游戏"爱的轰炸"引出主题

提问:你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吗?

  和妈妈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感知活动:观看和妈妈在一起的幻灯片。

二、看看、讲讲,初步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付出的艰辛劳动。

提问:你知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事情?准备了哪些东西?

观看PPT,交流:妈妈为肚子里的宝宝做了些什么?准备了哪些东西?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为了让宝宝更聪明,妈妈要给宝宝听音乐、讲故事,为了宝宝的健康,要去医院体检,要和宝宝一起做操、晒太阳,还要为宝宝准备衣服、毛巾、洗澡盆、奶瓶、床等许多东西。

4、讨论:

⑴、宝宝出生后,妈妈每天又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看录像: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他洗澡、穿衣服、换尿片、喂 奶、哄他睡觉等。

⑵、过了几个月,宝宝长大了一些,妈妈会教他学什么本领?

看录像:宝宝长大一点以后,妈妈要教他翻、爬、走路、学说话等。

小结:每个宝宝出生后,妈妈要为他做这么多的事情、还要教他学本领。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妈妈还一直为你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呵护、关爱着你们的成长。虽然妈妈很辛苦,可是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每位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三、萌发幼儿爱妈妈、感激妈妈的情感。

1、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2、讨论:你怎样将心中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呢?

3、小结:可以亲亲、抱抱妈妈,帮妈妈做事,关心妈妈、照顾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四、延伸活动:把爱献给好妈妈

请小朋友在"爱心礼品超市"里挑选一件你认为妈妈会喜欢的小礼物回家后送给妈妈,同时说一句爱妈妈的话。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金佳懿

学校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授课班级

大班

课题

大班社会:我是怎样长大的

授课时间

2023.10

评分点

满分

得分

设计

10)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10

9

实施



70分)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5

5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10

9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10

10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0

10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10

9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5

5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5

5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5

4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10

10

效果


20分)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10

8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10

8

评课者

教研组

实得分

92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