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
执教者:陈轶凡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
级别:苏州市课题
二、课题介绍:
家园共育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阶段是人这一生中智力、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各种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和成人相比较各方面的可塑性都较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亲近之人的行为举止的模仿程度也较高,这就彰显了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家园合作教育是新时期深化幼教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所在。另外,在现代教育观念下,也越来越强调“儿童本位”论,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客观的组织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杜威也曾经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了所谓教育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一些东西,而是让儿童本身的天赋能力生长起来。而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参与度、生理及心理成熟机制等方面都和成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幼儿很难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课题组成员的此次课题研究刚好符合幼教改革的需要,可以充分贯彻“儿童本位”论,调动和发展幼儿的各项天赋能力。
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全面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家园共育的结构和机制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此,课题组成员进行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可以分析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资料,为之后的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首先,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调查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文化、经济、政治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幼儿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可以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幼儿的全育育人;其次,课题组成员研究出的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也会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课题组成员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挖掘出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价值意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春天里的大发现》,积极引导家园合作,策划并组织系列活动,如亲子春游、远足、挖野菜,制作风筝等,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和发现春季气温,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并能用多种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
通过家园联系,请幼儿调查家长在春天里的一些活动,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从而丰富对春季的感知与体验。
四、研究目标:
⑴研究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学术研究经验。
⑵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并应用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理论/理念说明:
⑴人类发展生态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研究证明了构成幼儿周围人际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五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和长期系统。其中,每个系统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微系统包含着儿童的家庭、社区、学校等可以让幼儿直接经历的地方。中系统包含着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如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等等,这就提到了教师和家庭,因此,课题组成员依据了人类发展生态论,分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通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交叠影响域理论
交叠影响域理论是爱普斯坦结合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研究了幼儿园制度建设、社区文化、家庭教育等,总结各个社会组织的优势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合作联盟伙伴关系,也为此次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利用本园的图书馆和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搜集资料,了解了家园合作和全育育人的内涵,同时也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了解各位家长的工作职务,这些职务是否能够作为家园合作的资源,如邀请家长开设相关讲座及活动等等,以及进一步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的看法,为后期的教学策略实施寻求了支持,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⑶实地调研法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如采用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们沟通传达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⑷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之后,课题组成员将这一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观察这一教育策略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通过谈话,唤醒经验,引起主题。
环节二:家园互动,展示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享。
环节三:扩充内容,了解活动,亲子协作。
八、研究反思:
本节活动第一环节中,通过谈话,直接引出主题,唤醒幼儿经验。通过请家长现场直接分享他们小时候在春天里的活动,更好地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通过家长、幼儿两代人的分享,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看到过去与现在的不同。
第二环节中,教师将幼儿与家长提到的内容进行分类,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活动的整理与归纳。
第三环节的扩充与实践中,幼儿还了解到了平时没有接触过的活动,新颖的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欲望,通过实践,切身感受在春天里开展这个活动的有趣与快乐。
附教案:
大班社会: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
㈠活动目标:
⒈了解春天里不同时代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⒉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经验,语言完整连贯、清楚响亮。
㈡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
幼儿与家人已完成调查表“春天里最喜欢做的事”。幼儿春天活动照片。表示放风筝、挖野菜等相应活动内容的图标。种植、饲养等归类图标。《春天里的活动》PPT。
⒉经验准备:
知道春天这个季节适合做哪些事情,比如露营、放风筝等。
㈢活动过程:
⒈引出谈话话题。
师:现在是春天了,春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小结并提出问题:春天真好,花儿开了,小蝌蚪出来了,天气暖了……那么在春天里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⒉谈论话题“春天里的活动”,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
⑴师:小朋友在前几天对自己的家人做了调查,了解了大人们小时候在春天里最喜欢做哪些事情。现在请我们的家长来给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小时候,会在春天做哪些活动呢?可以出示调查表给大家介绍一下哦 。
⑵幼儿说说自己在春天里会进行哪些活动,并出示相应的PPT。
⑶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用图标的形式将大人们小时候在春天里喜欢做的事情一一展示出来, 并有意识地将图标按种植、饲养、有趣的活动三类排列。
⒊教师与幼儿一起将这些活动分类。
⑴师:植树、播种、养花属于什么活动?(种植活动。)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春天进行种植活动呢?(引导幼儿知道春天是植物生长的最佳季节。)
⑵师:养蚕、养小鸡养小蝌蚪……属于什么活动?(饲养活动。)为什么要在春天里进行饲养活动?(引导幼儿知道春天也是小动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有嫩草、天气暖……这些都适合小动物生长。)
⑶师:扑蝴蝶放风筝、捉小蝌蚪、做柳条帽……都属于什么?(春天里好玩、有趣的活动。)
⑷师:看一看,你还有哪些活动要介绍?
⒋丰富谈话话题,扩展已有经验。
⑴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上面的内容有的是刚才小朋友说到的,有的是没有说到的,我们一起看一看。
⑵幼儿欣赏《春天里的活动》PPT,边看边谈论自己的想法。
⑶教师重点介绍“吃槐花饭”“耕地”等活动内容,现场实践。
师:幼儿与自己家长可以选择一项想体验的活动,一起在户外进行体验。(过程中拍摄精彩瞬间)
⑷分享自己的体验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和自己的家人做了什么,感觉怎样呢?(介绍时出示相应照片)
⒌小结谈话,迁移经验。
小结:春天里有许多, 人们喜欢做的事情:种植、饲养,还有许多有趣又好玩的活动。春天真是个好季节。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
陈轶凡 |
学校 |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
授课班级 |
大班 |
课题 |
大班社会: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 |
授课时间 |
2023.4 |
项 目 |
评分点 |
满分 |
得分 |
设计 (10) |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
10 |
9 |
实施 (70分) |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
5 |
5 |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
10 |
9 |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
10 |
10 |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10 |
9 |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
10 |
9 |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
5 |
4 |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
5 |
5 |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
5 |
4 |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
10 |
9 |
效果 (20分) |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
10 |
9 |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
10 |
9 |
评课者 |
教研组 |
实得分 |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