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课题课:中班社会:《小兔怕怕》

作者:孙诗佳 时间:2023-03-09 点击数:

中班社会:《小兔怕怕》

执教者:孙诗佳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一、研究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

级别:苏州市课题

二、课题介绍:

家园共育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阶段是人这一生中智力、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各种素质的开发和培养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和成人相比较各方面的可塑性都较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亲近之人的行为举止的模仿程度也较高,这就彰显了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家园合作教育是新时期深化幼教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所在。另外,在现代教育观念下,也越来越强调“儿童本位”论,强调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发展规律,客观的组织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杜威也曾经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了所谓教育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一些东西,而是让儿童本身的天赋能力生长起来。而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参与度、生理及心理成熟机制等方面都和成人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幼儿很难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课题组成员的此次课题研究刚好符合幼教改革的需要,可以充分贯彻“儿童本位”论,调动和发展幼儿的各项天赋能力。

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对幼儿全面教育,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家园共育的结构和机制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此,课题组成员进行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研究,可以分析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资料,为之后的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首先,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调查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整个社会大环境和文化、经济、政治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幼儿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可以采取家园共育的手段,实现幼儿的全育育人;其次,课题组成员研究出的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也会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课题组成员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挖掘出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价值意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3中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指出“4~5岁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倾听理解故事内容,从故事中知道遇事要勇敢。同时在活动中结合调查表,大胆分享自己害怕的事情以及克服的方法。

四、研究目标:

⑴研究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学术研究经验。

⑵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并应用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理论/理念说明:

⑴人类发展生态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研究证明了构成幼儿周围人际关系的环境主要有五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和长期系统。其中,每个系统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微系统包含着儿童的家庭、社区、学校等可以让幼儿直接经历的地方。中系统包含着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比如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互动等等,这就提到了教师和家庭,因此,课题组成员依据了人类发展生态论,分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通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交叠影响域理论

交叠影响域理论是爱普斯坦结合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深入研究了幼儿园制度建设、社区文化、家庭教育等,总结各个社会组织的优势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合作联盟伙伴关系,也为此次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利用本园的图书馆和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搜集资料,了解了家园合作和全育育人的内涵,同时也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在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了解各位家长的工作职务,这些职务是否能够作为家园合作的资源,如邀请家长开设相关讲座及活动等等,以及进一步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的看法,为后期的教学策略实施寻求了支持,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⑶实地调研法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如采用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们沟通传达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准备。

⑷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出家园合作开发全育育人的策略之后,课题组成员将这一策略应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观察这一教育策略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环节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环节三:联系自身,拓展延伸。

 八、研究反思:

一、我利用谜语导入,幼儿能从谜语中兔子的显著特点猜出故事主人公是一只小兔。大部分幼儿都觉得小兔很可爱很漂亮,从而引起为什么森林的小动物们都不愿意和小兔做朋友的疑惑,幼儿带着疑问倾听故事。在提问环节主要围绕小兔遇到了什么事情、他是怎么做的以及他的心情的变化在讨论环节,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前期进行家园合作,和孩子一起回忆自己成长道路上遇到过哪些令自己害怕的事情,现在克服克服了的。

二、契合幼儿的内在兴趣

一切真正的兴趣都是能够满足幼儿真正所需要的,能让幼儿感到有充实感、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就是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为导向的,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从专业的意义上辨认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与其生命成长一致的程度。绘本故事中的小兔聪明可爱,可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小朋友们对这个奇怪的现象充满了好奇,探索其中的原因。再到结合自身成长道路上克服的困难,具有一定的自豪感。

二、关注幼儿的内在体验

每个幼儿都曾有过害怕的时候,和小伙伴们说说自己的害怕,分享自己克服害怕的方法,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绪。绘本中小兔对害怕的感受,也是孩子们曾经有过的。熟悉的生活经历,很快引起了孩子的情感共鸣和迁移。随着环节的层层推进,孩子们获得的经验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中得以提升。

三、贴近幼儿的内在需求

遇到害怕的事情,如何释放情绪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经验。我对绘本画面进行选择性运用,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聚焦关键经验。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动画情境、角色表演、互动游戏等丰富幼儿的认知,让孩子愿意听、乐意说、喜欢做,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附教案:

中班社会:小兔怕怕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短短的尾巴像雪球,圆圆的眼睛像宝石,长长的耳朵真灵活,走起路来蹦蹦跳”,是谁啊? (请出小兔)

⒉师:这只小兔有点胆小害羞,我们来先和他打个招呼吧。这只兔子长得怎样?它是森林里最可爱、最聪明的小兔,可奇怪的是它却没有朋友,所有的小动物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还给它起了个古怪的名字叫怕怕,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为什么这只兔子没有朋友?

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⒈播放视频,第一段

教师:大家为什么都叫小兔怕怕呀?你们觉得怕怕遇到什么事情会觉得害怕?

小结: 你们说了这么多害怕的事情,怕怕遇到这些事情,也许真的会害怕呢!你们瞧,怕怕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⒉播放故事第二段

教师:怕怕遇到什么事情哭得这么伤心?你们荡过秋千吗?是什么感觉?怕怕为什么会害怕荡秋千呢?

教师:小兔真的很害怕,哭得很伤心,如果你是小兔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他,让它不害怕呢?后来,小动物们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它,可是小兔还是忍不住要流泪,小动物没办法了只好悄悄走开了,小动物们都走开了,小兔的心情会怎么样?

教师:怕怕决定去找妈妈,想把心里的难过和伤心说给妈妈听。让妈妈给它出出主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兔妈妈会怎么帮助它?

⒊播放故事第三段,幼儿扮演小兔和兔妈妈

①提问: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呀?你们同意兔妈妈的说法吗?

请一位幼儿扮演兔妈妈,教师扮演小兔

②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游戏,扮演小兔和兔妈妈。

③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引导幼儿大胆做出动作和表情。

小结:只要怕怕变得勇敢一些,大家就不会再叫它怕怕了。小兔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呢?

⒋播放故事第四段

提问:小兔现在还害怕荡秋千吗?

小结:小兔开始很胆小,连秋千也不敢玩,小动物们都叫它胆小鬼,后来小兔想办法克服害怕的心理,最后敢玩荡秋千了,从那以后,森林里再也没有谁叫它小兔怕怕了,猜猜小动物们会给它重新取个什么名字?

三、联系自身,拓展延伸。

⒈介绍调查表,分享克服害怕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在故事中看到小兔怕怕克服了害怕的心理,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了,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遇到过哪些害怕的事情,是怎么克服的?谁愿意上来分享一下。

⒉分享害怕,互相帮助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害怕的时候呢?什么时候你会害怕?(简笔画记录)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勇敢?

小结:当你害怕的时候,你可以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我要勇敢;还可寻求身边的大人、朋友来帮忙克服害怕。

















课题研究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孙诗佳

学校

太仓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恒通佳苑幼儿园

授课班级

中班

课题

社会:《小兔怕怕》

授课时间

2023.3

评分点

满分

得分

设计

(10)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10

9

实施



(70分)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5

4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10

9

4.课堂教学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10

9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0

9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10

9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5

4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5

4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5

4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10

9

效果


(20分)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题研究假设。

10

8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10

8

评课者

教研组

实得分

86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