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下)5月学习资料: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探索

作者: 时间:2024-05-14 点击数:

罗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前教育阶段备受人们的关注。很多家长把教育幼儿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幼儿园和教师,家长一心忙于工作。这样的极端现象除了社会形态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关系,没有有效地开展家园共育,从而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有序开展。文章对家园共育的育人理念进行了深入探索,并通过切实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庭教育;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他们生活的两个重要环境,二者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样一个极其细致的任务。”所以,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是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对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理解

家园共育,顾名思义包括家长和幼儿园两大主体,由于这两大主体共同构成了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两大要素,所以需要将这两个主体进行合作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教育的有序、高效地开展,为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保驾护航。传统的家园共育模式,主要以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实现,主要通过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的主体作用来建立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幼儿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行,更加强化了家庭教育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当下的家园共育应该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参与,使得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这样一个新的共育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家园共育的双向育人价值,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双重保障

二、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幼儿园长远发展

从当下的社会环境来看,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社会性问题,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是保证幼儿园生源的重要因素。近几年随着新生儿出生率的降低,在未来诸多幼儿园将会面临生源问题,如果教育质量无法崭露头角,那将会被社会淘汰。开展家园共育,不仅可以让家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优势,促进幼儿园的宣传和招生,而且幼儿园在家长的配合下会在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不断改善和提升,有助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家园共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成长经历

家园共育是在幼儿园的组织和牵头下把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家长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可以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幼儿园、陪伴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沟通的时间。这样相比缺少家长陪伴的幼儿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在家长的陪伴和教育参与下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他们最为宝贵的成长经历。

家园共育可以为家长搭建互动平台

广大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处于不断探索和学习的阶段,虽然很多幼儿的家长接受教育的水平较高,但是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却了解较少,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也只是在摸索中学习。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更多的育儿知识学习渠道,可以为广大家长搭建起互动平台,让家长之间通过沟通和交流总结育儿经验,家长可以学习更丰富的幼儿教育知识,为家庭教育的高效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三、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如何开展

建立完善的数据系统

资源是家园共育有效开展的数据保证,当幼儿园收集到了专业的数据之后,才能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相应的共育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幼儿园已经配备了专业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并成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小组,有专员来负责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主要数据采集针对的是幼儿情况和幼儿的家庭情况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更有助于幼儿园了解幼儿和幼儿的家庭,并做出精细化管理措施。首先,采集幼儿的信息。为了更好地为幼儿配备教师和制定教学计划,可以专门为新入园的幼儿制定信息采集登记表,主要登记幼儿的个性爱好、生活习惯、有无过敏史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帮助新入园的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解决入园焦虑等问题,促进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其次,采集家长的信息。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了解家长是共育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在家长队伍中很多资源和信息在教师熟悉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因为很多家长也有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建议,幼儿园的主动了解会有助于家园共育的高效开展。采集家长信息的方式较多,可以采用登记表填写,也可以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主要为了了解家长的学历背景、专业方向、育儿经验、教育观念以及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困惑等,了解了这些才能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拓展沟通渠道

合作的根本是沟通,就像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样,有的时候看似一场不可能的合作,但是在管理者或者参与者的沟通下就有可能实现。家园共育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就必须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建立长久且坚固的平台,拓展多样化沟通渠道,拉近家长与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的距离,促进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环节,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占据着沟通的主动权,所以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需要从以下活动实践与家长建立沟通。

⒈组织多样化的家长会,提升沟通效率

前几年由于特殊原因,各个幼儿园组织家长会的机会明显减少,很多家长反映不了解教师的授课方式,不知道孩子在园中生活和学习怎样等,使得家长产生了诸多焦虑,家园共育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应该重新制定特殊时期之后的家长会制度,多组织家长走进幼儿园,与幼儿教师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当然,经常性地开展线下家长会较难实现,一方面是由于家长都比较忙,时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线下家长会比较复杂,需要有专门的场所才能实现。所以,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家长会形式来开展,可以一学期一次大型的线下家长会,一个月一次小型的线上家长会。比如,在线下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模式,采用座谈会、茶话会、育儿经验分享等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来建立家长会的互动。同时,在召开线上家长会时,教师要把这段时间内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让家长在线上可以进行改善和学习,提升共育效率。

设立家委会,提高沟通实效

在幼儿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家长在微信上私聊教师反映各种问题,但是问题都不统一、不明确,而且很多问题是重复的,但是教师在百忙之中也需要对家长的问题进行一一回复,这会耗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利于家园共育的沟通效率提升。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班级情况设立家委会,通过自愿参加的方式选拔出家委会成员。家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家长的问题和意见,并进行归纳,统一反映给幼儿教师;同时,幼儿教师也可以把一些学习任务、活动计划等方面需要家长知晓的信息通过家长会传达出来,让家委会通知家长,提高沟通实效。比如,家委会可以把一周内家长反映的问题罗列出来统一反映给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去一一解决,并在第二周工作时进行具体落实。又如,当幼儿园需要举办什么活动时,如大班的毕业典礼活动,教师可以在家委会征集家长们的活动意见,并给家委成员在活动中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聪明才智和才艺展示。

打通网络平台,让沟通更方便

在互联网时代下,只凭借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已经过时,人们更多地热衷于网络软件的沟通。当下最为教师们最为常用的沟通软件如钉钉、微信、教育云等平台,每个班级专门建立一个家长沟通群,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在家长群内进行沟通和交流,问题解决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很多幼儿园也专门开设了属于幼儿园自有的微信公众号,并由专人负责对公众号信息的编辑和发布,一般以幼儿园的活动信息以及基本的幼儿教育常识为主。家长只需要关注公众号即可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阅读,提升了幼儿园教育信息传递的效率,让沟通更加便捷。

设置家长意见箱,让交流更简便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家长意见箱的开设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可以在门口专门装一个意见箱,来接受家长的意见投稿。幼儿园以教师轮换的方式定期对意见箱里面的书信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并在幼儿园教师工作会议上把家长的意见进行展读,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善和完善,这样幼儿园管理者可以时刻与家长建立沟通的平台,时刻了解家长的意愿,有助于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提升。

组织多样化家园活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园联系,达到家园互动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家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科学育儿水平。具体落实可以通过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组织专题讲座,实现理念分享。在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双向互动中,为了帮助家长获取最新的育儿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可以为家长专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把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时分享给家长。比如可以邀请学前教育界比较知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管理者到园中讲座,为家长提供现场与专家交流、互动的机会,帮助家长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疑虑。如当大班面临毕业需要升入小学进行学习时,为了缓解家长的衔接焦虑,可以专门组织一场“家庭教育中大班幼儿如何做好衔接”的专题讲座,聘请对应小学的学校管理者来为家长讲座,帮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了解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从而端正育儿态度,摆脱不必要的焦虑。二是亲子同乐,实现情感分享。由于当下的家长工作都比较忙,较少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幼儿玩耍和学习,但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多布置一些需要家长陪伴完成的家庭作业。如布置“我和爸爸的一次旅行”的周末实践活动作业,让幼儿在爸爸的陪伴下进行一次出游,并到幼儿园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借助节日的机会,组织亲子运动会,让家长更多地与幼儿进行相处,拉近亲子关系。这些体验式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实现家长和幼儿的情感共享,而且可以让家长理解教师的“别有用心”,并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三是饮水浇园,资源分享。幼儿家长都从事着各种职业,他们都是家园共育中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家园共育的高效实现。比如,有的幼儿家长在医院担任牙科医生的职业,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提前沟通,并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参与主题为“我要换牙了”的幼儿教育活动,为幼儿普及牙齿的构造和护齿的方法。还有的幼儿家长是房子建造工程师,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以“我们的房子”为主题的思维建构活动,让家长为幼儿们讲一讲我们的房子是怎样建成的。有的幼儿妈妈比较擅长做美食,就可以邀请幼儿妈妈来幼儿园参与教师主题为“我爱美食”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妈妈一起和幼儿们制作各种美食。

四、结语

家庭是家园共育中的重要部分,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打好配合,是保证家园共育高效开展的基本条件。作为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在工作采用多样化、丰富化共育手段,提升家庭教育的地位,给家长普及育儿知识,让家长成为自己教育工作开展中的有力帮手。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个方面达成合作,以幼儿为中心,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