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持续升高,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一旦散热不及时,极易引发中暑。因此,做好防暑工作是幼儿园保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合理规划户外活动时间。夏季应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每次活动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若必须在高温时段外出,需为幼儿配备透气的遮阳帽,选择宽松、吸汗的棉质衣物,避免穿化纤材质服装,以防汗液无法蒸发导致闷热。活动过程中,每隔15分钟引导幼儿到阴凉处休息,每次饮用50-100毫升温水(水温30℃左右为宜),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增加肠胃负担。
室内环境管理同样关键。保持活动室和寝室通风良好,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在24-26℃,避免冷风直吹幼儿,同时在室内放置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50%-60%。幼儿活动出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拭身体,更换干爽衣物,避免汗液残留导致着凉。
饮食上,可适当提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西瓜等,但需注意适量,避免空腹食用或过量引起肠胃不适。此外,密切观察幼儿状态,若出现头晕、口渴、面色发红、精神萎靡等中暑前兆,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降温,补充少量温水,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及时联系家长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