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1班3月教育知识: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24-25下)

作者: 时间:2025-04-14 点击数:

中班是孩子语言爆发期,词汇量快速增长,开始能说完整的句子。家长要抓住这个阶段,通过多听、多说、多互动,让孩子从“能说话”到“会表达”。

丰富词汇:从“单个词”到“多样表达”

⒈日常积累:看到什么说什么,比如吃苹果时,告诉孩子“这个苹果,红红的、圆圆的、甜甜的,咬一口脆脆的”,用形容词、动词丰富描述;出门看到汽车,可说“这是公交车,很大,可以载很多人;那是小轿车,比较小,只能载几个人”,让孩子了解同类事物的区别。

⒉同义词替换:比如孩子说“这个玩具好玩”,家长可补充“是啊,这个玩具很有趣/很有意思”;孩子说“我很高兴”,可说“你看起来很开心/很兴奋呢”,让孩子知道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词语表达。

⒊场景用词:在不同场景教孩子对应的词汇,比如去医院,说“医生、护士、打针、听诊器”;去公园,说“草坪、滑梯、秋千、花瓣”,结合实物让孩子理解词义。

完整表达:从“碎片化”到“说清楚”

当孩子说“要那个”时,家长不要立刻满足,而是引导“你要哪个呀?告诉妈妈是红色的积木,还是蓝色的球?”让孩子说出具体名称;孩子描述事情只说一半时,追问细节,比如孩子说“今天在幼儿园玩了”,家长可问“和谁一起玩的?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鼓励孩子用“谁+在哪里+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完整表达。每天睡前花5分钟玩“一句话接龙”,比如家长说“今天我吃了一个苹果”,孩子接“今天我喝了一杯牛奶”,逐步过渡到说更长的句子。

表达情感:从“哭闹”到“说感受”

孩子生气时,教他们说“我很生气,因为你抢了我的玩具”;难过时,说“我很难过,因为我的画被撕了”;开心时,说“我很开心,因为妈妈陪我玩了”。家长也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刚才把玩具扔到地上,妈妈有点生气,因为可能会砸到脚”,让孩子知道“感受是可以说出来的”,减少用哭闹表达情绪的次数。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