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上)10月学习资料: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方法

作者: 时间:2023-10-24 点击数:

陈小红

【摘要】劳动教育始于现实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视角要不断拓宽,不应局限在幼儿园内,还需延伸至家庭、扩展至社区环境当中。本文就如何在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有效方法。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劳动教育方法

一个人终其一生接触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需要具备足够的生存技能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等状态下保持自信。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家园共育在幼儿小小的心灵上播撒“劳动光荣”的种子,启发其传承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

一、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幼儿劳动教育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教育内涵。幼儿园劳动教育与成人普通劳动教育相比偏重于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劳动直观、感性的认知。幼儿在进行劳动实践时与生活场景比较贴切,能增加对劳动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时,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劳动素养。第二,具有教育价值。首先,幼儿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劳动这一元素,幼儿对身边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家长的行动举止均会成为其学习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劳动教育,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幼儿很多想法和认知还停留在潜意识的阶段,教师在带领幼儿劳动的过程中,有效梳理教育体系,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的日常教育当中,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而非单纯地将教育责任托付给幼儿园。只有双方高效沟通、配合协作,才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对幼儿的成长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时期,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劳动形式。家长和教师均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使之感受劳动成果背后的辛勤付出,教育幼儿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并主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目前幼儿劳动教育现状

(一)教育形式及内容相对单调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教学都存在较为单调的问题

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例如,部分教师向幼儿讲述劳动故事,之后带领其进行简单劳动,或者在游戏中安排幼儿扮演劳动中的某一角色,对劳动的过程进行总结,向幼儿讲述劳动的重要意义。这些做法虽然易操作,但多次进行后幼儿可能产生倦怠心理,丧失劳动或实践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即劳动教育比较碎片化,随意性较强,不利于幼儿的系统性学习。

(二)劳动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强制,在教学过程中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幼儿进行某些劳动项目,使幼儿缺少自我发挥、自我成长的空间。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影响,幼儿在认知程度、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却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的行为,这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三)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

从目前家庭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执行情况来看,多数家长不吝在幼儿的智力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资源,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却比较忽视,没有意识到劳动能力对幼儿身心成长、全面发展的作用,经常出于各种原因减少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在很多家长的意识中,认为幼儿年龄尚小,不足以承担一些家务劳动。或者认为幼儿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存在安全隐患,而刻意“剥夺”其劳动的机会,这种想法片面的、不科学的,过分约束幼儿从事劳动的行为,会造成幼儿自理能力的缺失,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提升幼儿劳动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劳动教育意识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幼儿的父母经常出现没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意识,由于家庭中幼儿数量较少,溺爱幼儿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多家庭当中不主张幼儿参与劳动部分的实践。为了争取更多来自家庭力量的支持,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的有利时机,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观摩教学过程,并与幼儿、其他家长等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家长能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现场观察幼儿日常的学习、生活场景,借此发现幼儿可以独立完成哪些事项。如是否能将座椅安排到位、怎样叠被子、整理床铺、洗手绢等,为家长提供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很多家长在开放日之后才意识到,原来幼儿可以独立劳动的种类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期。在现场观摩结束后,由教师组织召开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在班会当中分享有关主题的劳动故事、劳动技巧,以直观的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合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开展适合幼儿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劳动教育。由在班级劳动实践中表现比较出色的幼儿分享自己的劳动感受。借此机会,家长能深刻体会劳动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干活儿”,而是向幼儿提供劳动学习的机会,使其逐渐掌握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有益身心的多重体验。

教师需要对班会内容做出总结,强调通过劳动,可以帮助幼儿在这一成长阶段形成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自理能力,形成乐观、助人、独立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尊重劳动者及其成果,在家庭中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分担家庭生活压力的同时,塑造了良好的劳动品质。另外,在劳动过程中,手脑协作,劳动计划与推进、完成过程都会进一步开发幼儿智力,使其获得更多创意灵感。家长与教师就幼儿劳动问题展开讨论,就劳动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议、研究,还能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相信任,保持交流和沟通,及时就幼儿的劳动及其他表现进行反馈,使两种教育力量产生1+1>2的效果。

(二)整合资源,精心设计劳动内容

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共育是目前开展幼儿教育中极力提倡的方式,二者在幼儿劳动教育当中缺一不可。家庭是开展幼儿教育中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则发挥着主导、引领的作用,二者有各自的优势,如果能将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则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家庭生活当中存在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场景,家长需要与教师保持通力合作,掌握其中能用于幼儿劳动的实践内容。家长与幼儿长期相处,对幼儿的性格、喜好、需求了解最为深入,清楚其在劳动过程中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将这种潜在的资源转化为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发挥专业指导作用,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利用家委会、班级群等渠道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劳动教育工作中的进展和大致情况,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

除家庭、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或家庭所在社区的优势资源作用。幼儿园经常通过“一日活动”渗透劳动教育,借助有趣的儿歌、身边榜样、特定节日等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但幼儿能参与社区劳动的比例却较低,所以,需要与社区加强联系,为幼儿提供社区卫生志愿者的机会,带领幼儿将身边环境变得更美,树立劳动者最光荣的理念。

(三)家园协作,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教师在设计劳动教学内容时,应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引发幼儿和自身生活之间的共鸣,一方面接受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也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在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中强化自理能力。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来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在劳动教学中侧重于训练幼儿刷牙、洗脸、叠被子、整理物品、清洗手绢等生活技能,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教育中要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并保持家庭责任感、班级荣誉感。帮助家长做家务、帮助教师整理杂物、保持班级环境卫生等。通过将劳动教育引入实际生活,使有关劳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家长在幼儿的劳动教育中需要承担监督员和引导员的责任,例如,使用劳动任务表格对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表现出色者可能获得幼儿园颁发的小礼品,增加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家园共育突破了以往幼儿园教育的局限性,提倡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主张开启同步教育模式,创设真正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劳动形式,经过家园共育的力量使幼儿逐渐适应劳动、学会劳动并爱上劳动,在劳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兆香.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劳动品质的培养[J].百科知识,2020(12).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