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教育知识:如何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作者: 时间:2024-12-15 点击数:

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方法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 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俱备,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 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 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 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作、语言 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 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 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扫地等,巩固所学的技能。

(2)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 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 子参与做的欲望。

(3)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兴趣。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 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家长之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方法》。孩子们在这些游戏 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 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4)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以竞争形式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 获胜。开始时,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正确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 求。

(5)让孩子当“魔术师”或爸爸妈妈当摄影师。开始时先指导孩子学会有关技能,然后孩子来 当“魔术师”让玩具“变”整齐,让饭菜“装进”肚子,让手帕“变”干净等,家长可当摄影师将孩子劳动的情境拍摄下来,以调动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的积极*。

(6)家长可带孩子外出参观劳动情景,有时也可让他们模仿,形象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技巧。

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如2~3岁的孩子,让他用勺自己吃饭,初步 学会穿脱衣服、开合拉链,自己拿放玩具等;3~4岁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 手、叠被褥、洗手绢、自己整理图书玩具等;5~6岁的孩子除了自理劳动外,还可让他们帮助家长 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让孩子饭前摆放餐具、饭后帮助收拾饭桌,还可以要求他们扫地、擦 桌子、浇花、饲养小动物等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地学会去做,并能做好, 这是人之常情,但家长也应看到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节 奏,有着各自特有的成长速度及规律,重要的是,让孩子依照自己的规律顺其自然慢慢地伸展。父 母除了必要的帮助以外,还应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孩子自然会有不同于 昨天的今天。孩子是一点一点变化,一点一点长大的,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有效施教。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