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筑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朋友们进一步读懂幼儿,了解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交流,学习如何用共情同理的方法,高质量地陪伴幼儿,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恒通佳苑幼儿园准备了一份指导小贴士供各位家长朋友参考。
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
共情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世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家长朋友们只有用共情的方法观察幼儿的表现,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耐心等待幼儿的反应,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回应幼儿,从而真正关注与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达到高效共情的亲子沟通。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幼儿的自我思考和探索,可以提升其早期的社会关键经验。
学习共情,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看待事物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家长朋友们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幼儿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幼儿的理解与感受,而是用惩罚性方式(批评和说教)来对待幼儿,往往会加剧幼儿内心的冲突与困惑。因此,家长朋友们在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应学会接纳幼儿的情绪,同时表现出对幼儿行为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伍新春教授将共情分解为“停”、“看”、“听”、“说”、“做”五个步骤。面对幼儿,在行为和心理上“放下”自己。
1.在行为上,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整个身心转向幼儿。
2.在心理上,放下自己的情绪,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此才能用“排空”的心态正视幼儿当下的事情。作为家长首先要接钠自己,认识自己,与幼儿的交流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其处境,了解幼儿当下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清楚,可以尝试开放真诚地的询问。结合幼儿的个性和经验,尝试代入幼儿的角色,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幼儿,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多了解情绪相关的词汇,加强对各种情绪的认识,学会接纳幼儿的情绪与感受,用正确的方式与幼儿相处。
实践共情,注重感同身受的言传身教
幼儿在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用友爱的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同样的道理,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被家长接纳、认可、理解和共情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行为示范会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拥有较强的情绪理解能力。
每一份温暖的教育,都是从相遇开始。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同心同行,守护宝贝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