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1班10月保育知识:健康入秋,预防先行(24-25上)

作者: 时间:2024-10-18 点击数:

气温逐渐转凉,秋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尤其是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小朋友的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护那么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小朋友生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常见传染病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尽量少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注意事项:

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在今年6月至7月出现了一次小高峰,8月下降后,9月又现增加趋势。该病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临床症状不一,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严重者表现为高热、痉咳、肺炎等,预防肺炎支原体目前没有可用疫苗,主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以及环境通风。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儿童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手卫生习惯,去过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注意手卫生,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儿童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健康入秋预防先行

每日合理穿衣

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上汗背巾或玩后及时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每日合理饮食

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配合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食用,可以有效改善秋燥症状。

每天通风换气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

每天合理运动

秋季气温舒适,孩子的户外活动也会增多,提醒家长对于幼儿的活动要做到运动适量、动静交替,多晒太阳,增强幼儿的体质。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幼儿的午睡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安然度过“多事之秋”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